Tag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钟杰副教授

钟杰,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至今,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与实务、心理测量、高级心理测量、心理病理学、心理动力性治疗等课程,同时担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临床案例督导。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燕副教授

张燕,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申请须知:希望申请的同学对组织管理中的现象持有浓厚的兴趣,富有追求新知的热情,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扎实的统计分析功底。有意直博的同学,请于当年5月前取得联系;硕保博的同学,于头年9月前取得联系。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阳研究员

周阳,2020年8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周阳实验室致力于探索抽象概念表征和学习、灵活性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回路和神经计算机理, 并试图将其应用于类脑人工智能的开发以及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亚旭副教授

张亚旭,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编委。近期主要采用ERP和眼动记录技术,研究汉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

周晓林,博导。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朱露莎研究员

朱露莎,博导,2015年加入北大心理系(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朱露莎实验室研究运用神经生物学实验手段(如核磁共振、脑损伤、药物)、结合经济学实验范式和数理行为模型,在健康和疾病人群中探讨社会决策的认知过程和大脑机制。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余聪教授

余聪,2012年起任北京大学心理系(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生命科学中心高级研究员。其实验室主要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人类视觉过程以及相关的眼科与视光学临床应用。近年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知觉学习的心理物理学与脑机制,以及字符(汉字)识别的视觉机制和轮廓整合过程。

Do NOT follow this link or you will be banned from the site!